實現“四個轉變” 打造“綠色标尺”
——甘肅加快生态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建設
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爲目标,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,是提升生态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。實施生态環境分區管控,嚴守生态保護紅線、環境質量底線、資源利用上線,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,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。
近年來,甘肅省緊緊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,持續完善生态環境分區管控體系,實行差異化保護、精準化管理,不斷夯實高水平保護的生态基礎,爲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注入綠色新動能。
位于慶城縣的甜永高速混合式胡同立交 王啓甯
從被動受領任務向主動安排部署轉變
2018年9月,甘肅省政府成立區域空間生态環境評價工作協調領導小組,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,全面啓動“三線一單”生态環境分區管控編制工作,以改善生态環境質量爲核心,統籌生态保護紅線、環境質量底線、資源利用上線,編制生态環境準入清單,爲高質量發展“明底線”“劃邊框”。
2020年12月29日,省政府正式發布《關于實施“三線一單”生态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》,明确提出我省要以環境管控單元爲基礎,實施精細化管理,保護生态環境。随後,全省14個市州和蘭州新區進一步細化完善,形成具體方案,并陸續發布實施,一套覆蓋全省的“1+5+15+N”四級清單管控體系由此形成,劃定環境管控單元842個,全省生态環境分區管控“一張圖”基本成型。
在甘肅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,省生态環境廳積極與省自然資源廳對接,共享省級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成果,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;在岸線規劃編制中積極與省水利廳對接,針對岸線範圍、功能分區及管控要求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讨,保證全省河流岸線生态環境準入的一緻性;與省交通廳開展全省已建和拟建路網規劃矢量圖、劃定成果的銜接,進而服務路網建設選線。
臨夏州在編制《甘肅永靖工業園區發展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過程中,通過優化廠房、道路、能源供應設施、廢棄物處理設施等各項構築物布局,将生态環境分區管控相關要求主動融入園區規劃中,構建了有序、科學、合理、環保的園區空間布局。
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管控轉變
爲推動“三線一單”成果落地應用,省生态環境廳依托甘肅省生态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台建設了“三線一單”信息系統,并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上線,開放平台接口供省市縣三級查詢,對每個管控單元的環境保護要求,實現一鍵登錄、一鍵查詢。通過系統開展規劃環評、建設項目環評、前期選址研判,建立起從問題識别到解決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,因地制宜實施“一單元一策略”的精細化管控,進一步強化生态環境源頭防控。
截至目前,全省累計完成5000餘個建設項目及相關規劃的“三線一單”符合性查詢分析,提前告知企業項目存在的制約性問題或指導優化調整選址布局,有效服務企業規避早期決策風險,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管控的轉變,更好統籌推進生态保護和經濟發展。
酒泉市生态環境局提前介入紅沙梁至明水煤炭鐵路專用線項目,充分運用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優化選線選址,保障項目依法依規落地。通過優化調整,項目選線不涉及各類保護區等生态保護紅線,原11處涉及一般生态空間的取棄土場優化合并至9處,大幅縮減和降低了臨時工程對環境的影響。
從解決當前問題向着眼長遠發展轉變
2023年,甘肅省依據“國土三調”、國土空間規劃最新成果及新修訂的産業園區規劃,結合生态環境現狀、“十四五”環境質量目标、“十四五”規劃最新要求及各要素管控新規,對一般生态空間、環境要素管控分區和管控單元進行了局部優化調整。同時,依據用地屬性、斑塊數量等情況,優化調整生态環境準入要求,充分論證調整的可行性,支持有關重大項目、重大規劃落地,形成既符合技術要求又具有甘肅區域特色的最新成果。
今年2月20日,省政府正式發布《關于實施“三線一單”生态環境分區管控動态更新成果的通知》。本次動态更新後,全省842個環境管控單元優化調整爲952個。其中,環境優先保護單元由491個調整爲557個,面積16.64萬平方公裏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9.08%;重點管控單元由263個調整爲312個,面積12.31萬平方公裏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8.91%;一般管控單元由88個調整爲83個,面積13.63萬平方公裏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2.01%。
通過動态更新,基本解決了企業選址與生态保護之間的矛盾,爲實現綠色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目前,全省範圍内各市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地域布局與各保護單元基本匹配,爲地方引入産業項目提供了指引,也爲綠色低碳發展留出了更多空間。
平涼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,瞄準發展與環保雙赢的目标,提前介入指導建設單位運用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成果,優化選址、選線,确保建設單位不走彎路。同時,提高項目綠色門檻,切實将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,讓“綠色顔值”與“金色産值”共生共赢。
從服務保障發展向提升治理水平轉變
目前,全省所有環境管控單元均按照優先保護、重點管控、一般管控實施分類管理,針對不同生态環境管控單元提出了優化布局、調整結構、控制規模等調控策略及導向性環境治理要求,并進行清單化管理。
對重點管控單元,以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爲目标,以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爲重點,推進産業布局優化和結構升級,有效遏制“兩高一低”項目盲目發展。
對優先保護單元,聚焦生态環境保護,确保生态安全格局總體穩定,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、穩定性、持續性。
叠部縣将“三線一單”确定的環境質量目标作爲生态文明示範縣建設目标,制定鞏固提升對策措施,确保區域生态環境質量目标按期達标或不降低。在優先保護單元,實施生态保護修複工程,深化生産、生活、生态用水統防統治,确保白龍江幹流及一級支流控制斷面水質穩定達标。在重點管控單元,聚焦“工業、機動車、揚塵”三大污染源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時段強化防治措施,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态空間。
甘肅省以生态環境管控單元爲基礎、以生态環境準入清單爲手段、以信息平台爲支撐,爲全省分區差異化保護生态環境提供了依據,實現生态環境保護從局部微觀“一事一議”的被動管理到全域覆蓋的主動管控轉變,切實提升了生态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。
目前,全省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已基本形成“四個一”——一張全要素的生态環境管理底圖;一套多尺度、多要素、多類型的環境管控單元;一份多層級、多維度的結構化準入清單;一套成果數據管理和應用平台。
今後,省生态環境廳将深入貫徹落實《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态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》,進一步完善問題導向、精準管控、全域覆蓋的生态環境分區管控體系,聚焦生态環境分區管控落地應用與實施,通過建制度、優管理、促應用、強基礎,把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管好、用好。
在生态環境治理、生态環境監管等領域開展應用專項研究,明确介入的環節、時段、路徑、方式、深度,将管控成果作爲改善環境質量、實施生态修複、防控環境風險以及監督開發建設、生産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,科學推動生态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,實現生态環境監管精細化、規範化、智能化。定期組織生态環境部門開展培訓,熟練掌控“三線一單”應用系統,不定期面向相關部門系統宣講“三線一單”成果,确保各級各部門對項目準入、管控要求做到心中有數。同時,建立跟蹤評估機制,每年對各地“三線一單”成果應用情況定量評估,進一步壓實各級地方政府主體責任。
同時,開展生态環境準入清單編制方法優化研究,正确處理有效管控與經濟發展、科學編制與落地可行、全面覆蓋與重點突破三大關系,針對判定的環境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。強化工業園區(産業集聚區)準入清單對園區規劃環評的指導作用,針對園區現存的産業布局、污染治理、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問題,利用生态環境準入清單提出改進措施。
此外,培養熟練掌握我省生态環境分區管控技術路徑、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的科技人才,穩定技術團隊人員組成,改善工作條件,切實保障“三線一單”成果的實施、評估、更新調整、宣傳培訓、數據應用與維護等工作。